怎么样去理解 Python 中的装饰器
首先,本垃圾文档工程师又来了。开始日常的水文写作。起因是看到这个问题如何理解Python装饰器?,正好不久前给人讲过这些,本垃圾于是又开始新的一轮辣鸡文章写作行为了。
预备知识
首先要理解装饰器,首先要先理解在 Python 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函数是 First Class Member” 。这句话再翻译一下,函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变量,可以和其余变量一样,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也可以作为返回值返回。
1 | 复制代码 |
这段代码的输出就是我们在函数 abc
中输出的 abc
字符串。过程很简单,我们将函数 abc
作为一个参数传递给 abc1
,然后,在 abc1
中调用传入的函数
再来看一段代码
1 | 复制代码 |
这段代码输出和之前的一样,这里我们将在 abc1
内部定义的函数 abc
作为一个变量返回,然后我们在调用 abc1
获取到返回值后,继续调用返回的函数。
好了,我们再来做一个思考题,实现一个函数 add
,达到 add(m)(n)
等价于 m+n
的效果。这题如果把之前的 First-Class Member 这一概念理清楚后,我们便能很清楚的写出来了
1 | 复制代码def add(m): |
嗯,这里输出就是 3 。
正文
看了前面的预备知识后,我们便可以开始今天的主题了
先来看一个需求吧
现在我们有一个函数
1 | 复制代码 |
现在我们要给这个函数加上一些代码,来计算这个函数的运行时间。
我们大概一想,写出了这样的代码
1 | 复制代码import time |
先且不论,这样计算时间是不是准确的,现在我们要给如下很多函数加上一个时间计算的功能
1 | 复制代码import time |
我们初略一想,嗯,Ctrl+C,Ctrl+V。emmmm 好了,现在你们不觉得这段代码特别脏么?我们想让他变得干净点怎么办?
我们想了想,按照之前说的 First-Class Member 的概念。然后写出了如下的代码
1 | 复制代码import time |
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好了好了,我们现在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现在是假设,我们所有函数都只有两个参数传入,那么现在如果想支持任意参数的传入怎么办?我们眉头一皱,写下了如下的代码
1 | 复制代码 |
好了,现在看起来,有点像模像样了,但是我们再想想,这段代码实际上改变了我们的函数调用方式,比如我们直接运行 range_loop(a,b)
还是没有办法获取到函数执行时间。那么现在我们如果不想改变函数的调用方式,又想获取到函数的运行时间怎么办?
很简单嘛,替换一下不就好了
1 | 复制代码 |
emmmm,这样看起来感觉舒服多了?既没有改变原有的运行方式,也输出了函数运行时间。
但是。。。你们不觉得手动替换太恶心了么???喵喵喵???还有什么可以简化下的么??
好了,Python 知道我们是爱吃糖的孩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语法糖,这也是今天的男一号,Decorator 装饰器
说说 Decorator
我们前面已经实现了,在不改变函数特性的情况下,给原有的代码新增一点功能,但是我们也觉得这样手动的替换,太恶心了,是的 Python 官方也觉得这样很恶心,所以新的语法糖来了
我们上面的代码可以写成这样了
1 | 复制代码 |
哇,写到这里,你是不是恍然大悟!まさか???是的,其实 @
符号其实是一个语法糖,他将我们之前的手动替换的过程交给了环境执行。好了用人话描述下,@
的作用是将被包裹的函数作为一个变量传递给装饰函数/类,将装饰函数/类返回的值替换原本的函数。
1 | 复制代码@decorator |
如同前面所讲的一样,实际上是发生了一个特殊的替换过程 abc=decorator(abc)
,好了我们来做几个题来练习下吧?
1 | 复制代码 |
这段代码会发生什么?答:会抛出异常。为啥啊?答:因为装饰的时候发生了替换,abc=decorator(abc)
,替换后 abc
的值为 1 。整数默认不能作为一个函数进行调用。
1 | 复制代码 |
这段代码怎么替换的?答:time_count(decorator(decorator1(range_loop)))
嗯,现在是不是对装饰器什么的有了基本的了解?
扩展一下
现在,我想修改下前面写的 time_count
函数,让他支持传入一个 flag
参数,当 flag
为 True
的时候,输出函数运行时间,为 False
的时候不输出时间
我们一步步来,我们先假设新的函数叫做 time_count_plus
我们想实现的效果是这样的
1 | 复制代码@time_count_plus(flag=True) |
嗯,我们看了下,首先我们调用了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一次,将它返回的值作为一个装饰函数来替换 range_loop
,OK 那么我们首先 time_count_plus
要接收一个参数,返回一个函数对吧
1 | 复制代码def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
好了,现在返回了一个函数来作为装饰函数,然后我们说了 @
其实触发了一次替换过程,好那么我们现在的替换是不是 range_loop=time_count_plus(flag=True)(range_loop)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我们在 wrap1
里面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个函数并返回?
嗯,最终的代码如下
1 | 复制代码def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
是不是这样就清楚多啦!
扩展两下
好了,我们现在有新的需求来了
1 | 复制代码m=3 |
现在我们有字符串 a
, a
的值可能为 +
、-
、*
、/
那么现在,我们想根据 a
的值来调用对应的函数怎么办?
我们煎蛋一想,嗯,逻辑判断嘛
1 | 复制代码 |
但是这段代码,if else 是不是太多了点?我们仔细一想,用一下 First-Class Member 的特性,然后配合 dict 实现操作符和函数之间的关联。
1 | 复制代码m=3 |
emmmm,看起来不错啊,但是我们注册的过程能不能再简化一点? 嗯,这个时候装饰器语法特性就能用上了
1 | 复制代码m=3 |
嗯,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使用 @
语法的时候,实际上是触发了一个替换的过程么?这里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在装饰器触发的时候,注册函数映射,这样我们直接根据 ‘a’ 的值来获取函数处理数据。另外请注意一点,我们这里没有必要修改原函数,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写第三层的函数。
如果有熟悉 Flask 同学就知道,在调用 route
方法注册路由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一特性 ,可以参考另外一篇很久前写的垃圾水文 菜鸟阅读 Flask 源码系列(1):Flask的router初探
总结
其实全文下来,大家应该能知道这样一点东西。Python 中的装饰器其实是 First-Class Member 概念的更进一层应用,我们将函数传递给其余函数,包裹上新的功能后再行返回。@
其实只是将这样一个过程进行了简化而已。在 Python 中,装饰器无处不在,很多官方库中的实现也依赖于装饰器,比如很久之前写过这样一篇垃圾水文 Python 描述符入门指北。
嗯,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