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五种数据存储的方式分别为:
- SharedPreferences:以Map形式存放简单的配置参数;
- ContentProvider:将应用的私有数据提供给其他应用使用;
- 文件存储:以IO流形式存放,可分为手机内部和手机外部(sd卡等)存储,可存放较大数据;
- SQLite:轻量级、跨平台数据库,将所有数据都是存放在手机上的单一文件内,占用内存小;
- 网络存储 :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通过连接网络获取数据;
Sharedpreferences是Android平台上一个轻量级的存储类,用来保存应用程序的各种配置信息,其本质是一个以“键-值”对的方式保存数据的xml文件,其文件保存在/data/data//shared_prefs目录下。在全局变量上看,其优点是不会产生Application 、 静态变量的OOM(out of memory)和空指针问题,其缺点是效率没有上面的两种方法高。
- 获取SharedPreferences
要想使用 SharedPreferences 来存储数据,首先需要获取到 SharedPreferences 对象。Android中主要提供了三种方法用于得到 SharedPreferences 对象。
1.1 Context 类中的 getSharedPreferences()方法:
此方法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用于指定 SharedPreferences 文件的名称,如果指定的文件不存在则会创建一个,第二个参数用于指定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以选择。MODE_PRIVATE 是默认的操作模式,和直接传入 0 效果是相同的。
MODE_WORLD_READABLE 和 MODE_WORLD_WRITEABLE 这两种模式已在 Android 4.2 版本中被废弃。
1 | 复制代码Context.MODE_PRIVATE: 指定该SharedPreferences数据只能被本应用程序读、写; |
1.2 Activity 类中的 getPreferences()方法:
这个方法和 Context 中的 getSharedPreferences()方法很相似,不过它只接收一个操作模式参数,因为使用这个方法时会自动将当前活动的类名作为 SharedPreferences 的文件名。
1.3 PreferenceManager 类中的 getDefaultSharedPreferences()方法:
这是一个静态方法,它接收一个 Context 参数,并自动使用当前应用程序的包名作为前缀来命名 SharedPreferences 文件。
- SharedPreferences的使用
SharedPreferences对象本身只能获取数据而不支持存储和修改,存储修改是通过SharedPreferences.edit()获取的内部接口Editor对象实现。使用Preference来存取数据,用到了SharedPreferences接口和SharedPreferences的一个内部接口SharedPreferences.Editor,这两个接口在android.content包中;
1 | 复制代码 1)写入数据: |
注意:如果在 Fragment 中使用SharedPreferences 时,需要放在onAttach(Activity activity)里面进行SharedPreferences的初始化,否则会报空指针 即 getActivity()会可能返回null !
读写其他应用的SharedPreferences 步骤如下:
1. 在创建SharedPreferences时,指定MODE_WORLD_READABLE模式,表明该SharedPreferences数据可以被其他程序读取;
2. 创建其他应用程序对应的Context;
3. 使用其他程序的Context获取对应的SharedPreferences;
4. 如果是写入数据,使用Editor接口即可,所有其他操作均和前面一致;
1 | 复制代码try { |
- SharedPreferences 的源码分析(API 25)
Context的getSharedPreferences:
1 | 复制代码 public abstract SharedPreferences getSharedPreferences(String name, int mode); |
我们知道Android中的Context类其实是使用了装饰者模式,而被装饰对象其实就是一个ContextImpl对象,ContextImpl的getSharedPreferences方法:
1 | 复制代码 /** |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ArrayMap<String, File>)
mSharedPrefsPaths存放的是名称与文件夹的映射,这里的名称就是我们使用getSharedPreferences时传入的name,如果mSharedPrefsPaths为null则初始化,如果file为null则新建一个File并将其加入mSharedPrefsPaths中;
( ArrayMap<String, ArrayMap<File, SharedPreferencesImpl>> )
sSharedPrefsCache 存放包名与ArrayMap键值对
初始化时会默认以包名作为键值对中的Key,注意这是个static变量;
(ArrayMap<File, SharedPreferencesImpl>)
sSharedPrefs packagePrefs存放文件name与SharedPreferencesImpl键值对
注意:
- 对于一个相同的SharedPreferences name,获取到的都是同一个SharedPreferences对象,它其实是SharedPreferencesImpl对象。
- sSharedPrefs在程序中是静态的,如果退出了程序但Context没有被清掉,那么下次进入程序仍然可能取到本应被删除掉的值。而换了另一种清除SharedPreferences的方式:使用SharedPreferences.Editor的commit方法能够起作用,调用后不退出程序都马上生效。
SharedPreferencesImpl对象
1 | 复制代码 SharedPreferencesImpl(File file, int mode) { |
可以看到对于一个SharedPreferences文件name,第一次调用getSharedPreferences时会去创建一个SharedPreferencesImpl对象,它会开启一个子线程,然后去把指定的SharedPreferences文件中的键值对全部读取出来,存放在一个Map中。
调用getString时那个SharedPreferencesImpl构造方法开启的子线程可能还没执行完(比如文件比较大时全部读取会比较久),这时getString当然还不能获取到相应的值,必须阻塞到那个子线程读取完为止,如getString方法:
1 | 复制代码 @Nullable |
显然这个awaitLoadedLocked方法就是用来等this这个锁的,在loadFromDiskLocked方法的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它调用了notifyAll方法,这时如果getString之前阻塞了就会被唤醒。那么这里会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的getString是写在UI线程中,如果那个getString被阻塞太久了,比如60s,这时就会出现ANR,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把SharedPreferences的读写放在子线程中。
关于mBackupFile,SharedPreferences在写入时会先把之前的xml文件改成名成一个备份文件,然后再将要写入的数据写到一个新的文件中,如果这个过程执行成功的话,就会把备份文件删除。由此可见每次即使只是添加一个键值对,也会重新写入整个文件的数据,这也说明SharedPreferences只适合保存少量数据,文件太大会有性能问题。
注意:
- 在UI线程中调用getXXX可能会导致ANR。
- 我们在初始化SharedPreferencesImpl对象时会加SharedPreferencesImpl对应的xml文件中的所有数据都加载到内存中,如果xml文件很大,将会占用大量的内存,我们只想读取xml文件中某个key的值,但我们获取它的时候是会加载整个文件。
- 每添加一个键值对,都会重新写入整个文件的数据,不是增量写入;
综上原因能说明Sharedpreferences只适合做轻量级的存储。
SharedPreferences的内部类Editor
1 | 复制代码 SharedPreferences sharedPreferences= getSharedPreferences("data",Context.MODE_PRIVATE); |
其实拿到的是一个EditorImpl对象,它是SharedPreferencesImpl的内部类:
1 | 复制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EditorImpl implements Editor { |
可以看到它有一个Map对象mModified,用来保存“修改的数据”,也就是你每次put的时候其实只是把那个键值对放到这个mModified 中,最后调用apply或者commit才会真正把数据写入文件中,如上面的putString方法,其它putXXX代码基本也是一样的。
commit方法和apply方法的不同
1 | 复制代码 public void apply() { |
两种方式首先都会先使用commitTomemory函数将修改的内容写入到SharedPreferencesImpl当中,再调用enqueueDiskWrite写磁盘操作,commitToMemory就是产生一个“合适”的MemoryCommitResult对象mcr,然后调用enqueueDiskWrite时需要把这个对象传进去,commitToMemory方法:
1 | 复制代码 // Returns true if any changes were made |
这里需要弄清楚两个对象mMap和mModified,mMap是存放当前SharedPreferences文件中的键值对,而mModified是存放此时edit时put进去的键值对。mDiskWritesInFlight表示正在等待写的操作数量。
可以看到这个方法中首先处理了clear标志,它调用的是mMap.clear(),然后再遍历mModified将新的键值对put进mMap,也就是说在一次commit事务中,如果同时put一些键值对和调用clear后再commit,那么clear掉的只是之前的键值对,这次put进去的键值对还是会被写入的。
遍历mModified时,需要处理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如果一个键值对的value是this(SharedPreferencesImpl)或者是null那么表示将此键值对删除,这个在remove方法中可以看到,如果之前有同样的key且value不同则用新的valu覆盖旧的value,如果没有存在同样的key则完整写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了同步锁住edtor对象,保证了当前数据正确存入。
1 | 复制代码 public Editor remove(String key) { |
接下来就是调用enqueueDiskWrite方法:
1 | 复制代码private void enqueueDiskWrite(final MemoryCommitResult mcr, |
定义一个Runnable任务,在Runnable中先调用writeToFile进行写操作,写操作需要先获得mWritingToDiskLock,也就是写锁。然后执行mDiskWritesInFlight–,表示正在等待写的操作减少1。
判断postWriteRunnable是否为null,调用commit时它为null,而调用apply时它不为null。isFromSyncCommit为true,而且有1个写操作需要执行,那么就调用writeToDiskRunnable.run(),注意这个调用是在当前线程中进行的。如果不是commit,那就是apply,这时调用QueuedWork.singleThreadExecutor().execute(writeToDiskRunnable),这个QueuedWork类其实很简单,里面有一个SingleThreadExecutor,用于异步执行这个writeToDiskRunnable,commit的写操作是在调用线程中执行的,而apply内部是用一个单线程的线程池实现的,因此写操作是在子线程中执行的。
commit和apply的总结:
- apply没有返回值而commit返回boolean表明修改是否提交成功 ;
- commit是把内容同步提交到硬盘的,而apply先立即把修改提交到内存,然后开启一个异步的线程提交到硬盘,并且如果提交失败,你不会收到任何通知。
- 所有commit提交是同步过程,效率会比apply异步提交的速度慢,在不关心提交结果是否成功的情况下,优先考虑apply方法。
- apply是使用异步线程写入磁盘,commit是同步写入磁盘。所以我们在主线程使用的commit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会出现ANR问题。(不适合大量数据存储)
- 查看Sharedpreferencesd 保存数据的xml文件
要想查看data文件首先要获取手机root权限,成功root后,修改data权限即可查看data里面的数据库。由于在xml文件内可以很清楚的查看到各个键-值”对数据,所以用Sharedpreferencesd保存比较重要的数据的时候最好先加密再保存。成功查看如下图所示:
data权限修改办法:
1 | 复制代码1. 打开cmd; |
当你在Linux下用命令ll 或者ls -la的时候会看到类似drwxr-xr-x这样标识,具体代表什么意思呢?
这段标识总长度为10位(10个‘-’),第一位表示文件类型,如该文件是文件(用-表示),如该文件是文件夹(用d表示),如该文件是连接文件(用l表示),后面9个按照三个一组分,第一组:用户权限,第二组:组权限,第三组:其他权限。 每一组是三位,分别是读 r ,写 w,执行 x,这些权限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r 4, w 2 , x 1。如果没有其中的某个权限则用‘-’表示。例如:
1. -rwxrwx—,第一位‘-’代表的是文件,第二位到第四位rwx代表此文件的拥有者有读、写、执行的权限,同组用户也有读、写、及执行权限,其他用户组没任何权限。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则是770.
2. drwx——,第一位‘d’代表的是文件夹,第二位到第四位rwx代表此文件夹的拥有者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第五位到第七位代表的是拥有者同组用户的权限,同组用户没有任何权限,第八位到第十位代表的是其他用户的权限,其他用户也没有任何权限。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则是700.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