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let 是 Java Web 开发的起点,几乎所有的 Java Web 框架都是基于 Servlet 的封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Servlet 和 Filter 接口。我重新学习了一遍 Servlet,对 Java Web 开发有了更深的理解。
1. Servlet 是什么
从 API 可以看出,Servlet 本质是一套接口(Interface)。那么接口的本质是什么?是规范、是协议,所以我们常说要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接口是连接 Servlet 和 Servlet 容器(Tomcat、Jetty 等)的关键。
Servlet 接口定义了一套处理网络请求的规范,所有实现 Servlet 的类都需要实现它的五个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生命周期方法 init 和 destroy,还有一个处理请求的 service 方法。也就是说,所有实现 Servlet 接口的类,或者说,所有想要处理网络请求的类,都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 你初始化时要做什么
- 你销毁时要做什么
- 你接收到请求时要做什么
这是 Java EE 给的一种规范!就像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是规范!
看一下 Servlet 的接口定义,即 Servlet 和 Servlet 容器的规范。我们最关心的就是 service 方法,在这里处理请求。
1 | 复制代码public interface Servlet { |
2. Servlet 如何工作
Servlet 想要工作离不开 Servlet 容器,比如我们最常用的 Tomcat。它监听了某个端口,http 请求过来后,容器根据 url 等信息,确定要将请求交给哪个 Servlet 去处理,然后调用 Servlet 的 service 方法,service 方法返回一个 response 对象,容器将 respose 对象解析之后封装成一个 http 响应返回客户端。
3. Servlet 体系结构
Servlet 规范类有这么几个:
- Servlet
- ServletContext
- ServletConfig
- ServletRequest
- ServletResponse
Servlet 运行模式是典型的「握手型」交互。举个例子:
买早点的场景。找到一家早点铺(SerletContext 开始),看到牌面上写着可以加肉松(ServletConfig),就告诉老板我要加肉松的煎饼果子,拿出手机扫码支付了五块钱(ServletRequest)。老板娴熟地给我摊好,然后递给我(ServletResponse),我就美滋滋地离开了(ServletContext 结束)。
引用开源中国红薯的一段话,原文 在这里。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 HttpServl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 这两个接口,因为 Web 开发是离不开 HTTP 协议的,而 Servlet 规范其实就是对 HTTP 协议做面向对象的封装,HTTP协议中的请求和响应就是对应了 HttpServl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 这两个接口。
你可以通过 HttpServletRequest 来获取所有请求相关的信息,包括 URI、Cookie、Header、请求参数等等,别无它路。因此当你使用某个框架时,你想获取 HTTP 请求的相关信息,只要拿到 HttpServletRequest 实例即可。而 HttpServletResponse接口是用来生产 HTTP 回应,包含 Cookie、Header 以及回应的内容等等。
4. Servlet 实践
我们来写一个简单的 Servlet,在 doGet 方法打印所有请求的信息。
1 | 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HelloWorld extends HttpServlet { |
在 web.xml 配置上面的 Servlet。
1 | 复制代码<?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配置好 Tomcat,运行输出,然后使用 postman 发送 post 请求 http://localhost:8080/helloworld,并加上参数username=admin&password=123。
1 | 复制代码--------doPost-------- |
可以看出,http 请求的基本信息都能取到,每个方法都有它的含义,具体可以参考 菜鸟教程 上的解释。
5. Filter 过滤器
Filter 和 Servlet 一样重要,它可以实现许多功能,比如敏感词过滤、用户验证等。它也是一个接口,和 Servlet 类似,有 init 和 destroy 方法,最重要的是 doFilter 方法。
Filter 主要用于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对 HttpServletResponse 进行后处理。使用 Filter 的完整流程:Filter 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接着将请求交给 Servlet 进行处理并生成响应,最后 Filter 再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
1 | 复制代码public interface Filter { |
除此之外,规范类还有 FilterChain、FilterConfig,Filter 使用了责任链的设计模式,传递的对象就 FilterChain。
6. Filter 工作原理
当我们写好 Filter,并配置对哪个 web 资源进行拦截后,web 服务器每次在调用 Servlet 的 service 方法之前, 都会先调用一下 filter 的 doFilter 方法。因此,在该方法内编写代码可达到如下目的:
- 调用目标资源之前,让一段代码执行。
- 是否调用目标资源(即是否让用户访问 web 资源)。
- 调用目标资源之后,让一段代码执行。
web 服务器在调用 doFilter 方法时,会传递一个 FilterChain 对象进来,FilterChain 对象是 Filter 接口中最重要的一个对象,它也提供了一个 doFilter 方法,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调用此方法。
7. Filter 实践
简单实现一个拦截器,打印它的生命周期。
1 | 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Log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
然后配置 web.xml,一般把 filter 配置在所有的 servlet 前面,/* 表示匹配所有的请求。
1 | 复制代码 <filter> |
运行后输出,我们可以对请求和响应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
1 | 复制代码log doFilter pre |
这篇文章详细阐释了 Filter 的有关内容,推荐看看 Java 中的 Filter 过滤器。
另外还有 Listener 监听器的内容,后面再写吧。
多啰嗦几句。其实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本质上是一种 IO 操作。用户输入网址后(略去查询 DNS ),浏览器从某个端口发出数据包,里面有目标地址、请求参数等等(output)。然后经过网络一层层传递,跨越万水千山,到达服务器被 80 端口捕获到了(input),交给 Servlet 容器处理,根据请求信息拿到数据返回给客户端(output)。这是一对多的数据交换,如果请求数据的人多了,服务端的压力其实蛮大的。
更细一点说,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是一种进程间的通信。运行在 A 主机上的 A1 进程和运行在 B 主机上的 B1 进程进行通信,它是基于 Socket 的通信,端口是一个重要的标识。
(全文完)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