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微信公众号已开启:【java技术爱好者】,还没关注的记得关注哦~
文章已收录到我的Github精选,欢迎Star:github.com/yehongzhi/l…
概述
SpringMVC再熟悉不过的框架了,因为现在最火的SpringBoot的内置MVC框架就是SpringMVC。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想通过回顾总结一下,重新认识SpringMVC,所谓温故而知新嘛。
为了了解SpringMVC,先看一个流程示意图:
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 接收前端传过来Request请求。
- 根据映射路径找到对应的处理器处理请求,处理完成之后返回ModelAndView。
- 进行视图解析,视图渲染,返回响应结果。
总结就是:参数接收,定义映射路径,页面跳转,返回响应结果。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核心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定义拦截器,全局异常处理,文件上传下载等等。
一、搭建项目
在以前的老项目中,因为还没有SpringBoot,没有自动配置,所以需要使用web.xml文件去定义一个DispatcherServlet。现在互联网应用基本上都使用SpringBoot,所以我就直接使用SpringBoot进行演示。很简单,引入依赖即可:
1 | xml复制代码<dependency> |
二、定义Controller
使用SpringMVC定义Controller处理器,总共有五种方式。
2.1 实现Controller接口
早期的SpringMVC是通过这种方式定义:
1 | java复制代码/** |
2.2 实现HttpRequestHandler接口
跟第一种方式差不多,也是通过实现接口的方式:
1 | java复制代码/** |
2.3 实现Servlet接口
这种方式已经不推荐使用了,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SpringMVC的底层使用的还是Servlet。
1 | java复制代码@Controller("/servlet/controller") |
因为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所以默认是不加载这种适配器的,需要加上:
1 | java复制代码@Configuration |
2.4 使用@RequestMapping
这种方式是最常用的,因为上面那些方式定义需要使用一个类定义一个路径,就会导致产生很多类。使用注解就相对轻量级一些。
1 | java复制代码@Controller |
2.4.1 支持Restful风格
而且支持Restful风格,使用method属性定义对资源的操作方式:
1 | java复制代码 @RequestMapping(value = "/restful",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
2.4.2 支持Ant风格
1 | java复制代码 //匹配 /antA 或者 /antB 等URL |
2.5 使用HandlerFunction
最后一种是使用HandlerFunction函数式接口,这是Spring5.0
后引入的方式,主要用于做响应式接口的开发,也就是Webflux的开发。
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学习,这个讲起来可能要很大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接收参数
定义完Controller之后,需要接收前端传入的参数,怎么接收呢。
3.1 接收普通参数
在@RequestMapping映射方法上写上接收参数名即可: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Mapping(value = "/restful", 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
3.2 @RequestParam参数名绑定
如果不想使用形参名称作为参数名称,可以使用@RequestParam进行参数名称绑定:
1 | java复制代码 /** |
3.3 @PathVariable路径参数
通过@PathVariable将URL中的占位符{xxx}参数映射到操作方法的入参。演示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Mapping(value = "/restful/{id}",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
3.4 @RequestHeader绑定请求头属性
获取请求头的信息怎么获取呢?
使用@RequestHeader注解,用法和@RequestParam类似:
1 | java复制代码 @RequestMapping("/head") |
3.5 @CookieValue绑定请求的Cookie值
获取Request中Cookie的值:
1 | java复制代码 @RequestMapping("/cookie") |
3.6 绑定请求参数到POJO对象
定义了一个User实体类: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User { |
定义一个@RequestMapping操作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 @RequestMapping("/body") |
只要请求参数与属性名相同自动填充到user对象中:
3.6.1 支持级联属性
现在多了一个Address类存储地址信息: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Address { |
在User中加上address属性: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User { |
传参时只要传入address.name、address.id即会自动填充:
3.6.2 @InitBinder解决接收多对象时属性名冲突
如果有两个POJO对象拥有相同的属性名,不就产生冲突了吗?比如刚刚的user和address,其中他们都有id和name这两个属性,如果同时接收,就会冲突:
1 | java复制代码 //user和address都有id和name这两个属性 |
这时就可以使用@InitBinder绑定参数名称:
1 | java复制代码 @InitBinder("user") |
3.6.3 @Requestbody自动解析JSON字符串封装到对象
前端传入一个json字符串,自动转换成pojo对象,演示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 @RequestMapping(value = "/requestBody", 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
注意的是,要使用POST请求,发送端的Content-Type设置为application/json,数据是json字符串:
甚至有一些人喜欢用一个Map接收:
但是千万不要用Map接收,否则会造成代码很难维护,后面的老哥估计看不懂你这个Map里面有什么数据,所以最好还是定义一个POJO对象。
四、参数类型转换
实际上,SpringMVC框架本身就内置了很多类型转换器,比如你传入字符串的数字,接收的入参定为int,long类型,都会自动帮你转换。
就在包org.springframework.core.convert.converter下,如图所示:
有的时候如果内置的类型转换器不足够满足业务需求呢,怎么扩展呢,很简单,看我操作。什么是Java技术爱好者(战术后仰)。
首先有样学样,内置的转换器实现Converter接口,我也实现: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StringToDateConverter implements Converter<String, Date> { |
接着把转换器注册到Spring容器中:
1 | java复制代码@Configuration |
接着看测试,所有的日期字符串,都自动被转换成Date类型了,非常方便:
五、页面跳转
在前后端未分离之前,页面跳转的工作都是由后端控制,采用JSP进行展示数据。虽然现在互联网项目几乎不会再使用JSP,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学习一下,因为有些旧项目还是会用JSP,或者需要重构。
如果你在RequestMapping方法中直接返回一个字符串是不会跳转到指定的JSP页面的,需要做一些配置。
第一步,加入解析jsp的Maven配置。
1 | xml复制代码<dependency> |
第二步,添加视图解析器。
1 | java复制代码@Configuration |
第三步,设置IDEA的配置。
第四步,创建jsp页面。
第五步,创建Controller控制器。
1 | java复制代码@Controller |
这样就完成了,启动项目,访问/view/hello就看到了:
就是这么简单,对吧
六、@ResponseBody
如果采用前后端分离,页面跳转不需要后端控制了,后端只需要返回json即可,怎么返回呢?
使用@ResponseBody注解即可,这个注解会把对象自动转成json数据返回。
@ResponseBody注解可以放在类或者方法上,源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用在类、方法上 |
演示一下: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Mapping("/userList") |
测试一下/view/userList:
七、@ModelAttribute
@ModelAttribute用法比较多,下面一一讲解。
7.1 用在无返回值的方法上
在Controller类中,在执行所有的RequestMapping方法前都会先执行@ModelAttribute注解的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Controller |
index.jsp页面如下:
1 | jsp复制代码<%@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
相当于一个Controller的拦截器一样,在执行RequestMapping方法前先执行@ModelAttribute注解的方法。所以要慎用。
启动项目,访问/modelAttribute/index可以看到:
即使在index()方法中没有放入userName属性值,jsp页面也能获取到,因为在执行index()方法之前的modelAttribute()方法已经放入了。
7.2 放在有返回值的方法上
其实调用顺序是一样,也是在RequestMapping方法前执行,不同的在于,方法的返回值直接帮你放入到Request域中。
1 | java复制代码//放在有参数的方法上 |
创建一个user.jsp:
1 | jsp复制代码<%@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
测试一下:
放入Request域中的属性值默认是类名的首字母小写驼峰写法,如果你想自定义呢?很简单,可以这样写:
1 | java复制代码//自定义属性名为"u" |
7.3 放在RequestMapping方法上
1 | java复制代码@Controller |
这种情况下RequestMapping方法的返回的值就不是JSP视图了。而是把返回值放入Request域中的属性值,属性名为attributeName。视图则是RequestMapping注解上的URL,所以创建一个对应的JSP页面:
1 | jsp复制代码<%@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
测试一下:
7.4 放在方法入参上
放在入参上,意思是从前面的Model中提取出对应的属性值,当做入参传入方法中使用。如下所示:
1 | java复制代码@ModelAttribute("u") |
测试一下:
八、拦截器
拦截器算重点内容了,很多时候都要用拦截器,比如登录校验,权限校验等等。SpringMVC怎么添加拦截器呢?
很简单,实现HandlerInterceptor接口,接口有三个方法需要重写。
- preHandle():在业务处理器处理请求之前被调用。预处理。
- postHandle():在业务处理器处理请求执行完成后,生成视图之前执行。后处理。
- afterCompletion():在DispatcherServlet完全处理完请求后被调用,可用于清理资源等。返回处理(已经渲染了页面);
自定义的拦截器,实现的接口HandlerInterceptor: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Demo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
然后把拦截器添加到Spring容器中:
1 | java复制代码@Configuration |
/**代表所有路径,测试一下:
九、全局异常处理
SpringMVC本身就对一些异常进行了全局处理,所以有内置的异常处理器,在哪里呢?
看HandlerExceptionResolver
接口的类图就知道了:
从类图可以看出有四种异常处理器:
DefaultHandlerExceptionResolver
,默认的异常处理器。根据各个不同类型的异常,返回不同的异常视图。SimpleMappingExceptionResolver
,简单映射异常处理器。通过配置异常类和view的关系来解析异常。ResponseStatusExceptionResolver
,状态码异常处理器。解析带有@ResponseStatus
注释类型的异常。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Resolver
,注解形式的异常处理器。对@ExceptionHandler
注解的方法进行异常解析。
第一个默认的异常处理器是内置的异常处理器,对一些常见的异常处理,一般来说不用管它。后面的三个才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扩展的。
9.1 SimpleMappingExceptionResolver
翻译过来就是简单映射异常处理器。用途是,我们可以指定某种异常,当抛出这种异常之后跳转到指定的页面。请看演示。
第一步,添加spring-config.xml文件,放在resources目录下,文件名见文知意即可:
1 | xml复制代码<?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第二步,在启动类加载xml文件:
1 | java复制代码@SpringBootApplication |
第三步,在webapp目录下创建一个err.jsp页面:
1 | jsp复制代码<%@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
这样就完成了,写一个接口测试一下:
1 | java复制代码@Controller |
效果如下:
这种异常处理器,在现在前后端分离的项目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9.2 ResponseStatusExceptionResolver
这种异常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带有@ResponseStatus
注释的异常。请看演示代码:
自定义一个异常类,并且使用@ResponseStatus
注解修饰:
1 | java复制代码//HttpStatus枚举有所有的状态码,这里返回一个400的响应码 |
写一个Controller接口进行测试: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Mapping("/defined") |
启动项目,测试一下,效果如下:
9.3 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Resolver
注解形式的异常处理器,这是用得最多的。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第一步,定义自定义异常BaseException: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Base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
第二步,定义一个错误提示实体类ErrorInfo: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ErrorInfo { |
第三步,定义全局异常处理类GlobalExceptionHandler:
1 | java复制代码//这里使用了RestControllerAdvice,是@ResponseBody和@ControllerAdvice的结合 |
完成之后,写一个测试接口: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Mapping("/base") |
启动项目,测试:
絮叨
SpringMVC的功能实际上肯定还不止我写的这些,不过学会上面这些之后,基本上已经可以应对日常的工作了。
如果要再深入一些,最好是看看SpringMVC源码,我之前写过三篇,责任链模式与SpringMVC拦截器,适配器模式与SpringMVC,全局异常处理源码分析。有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看看我的历史文章。
微信公众号已开启:【java技术爱好者】,没关注的同学记得关注哦~
坚持原创,持续输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技术文章。
文章已收录到我的Github精选,欢迎Star:github.com/yehongzhi/l…
上面所有例子的代码都上传Github了:
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你的点赞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拒绝做一条咸鱼,我是一个努力让大家记住的程序员。我们下期再见!!!
能力有限,如果有什么错误或者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起学习交流!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