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 在上一篇,查老师带大家快速入门了 MP,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掌握了 MP 的使用步骤,折服于 MP 的强大呢?本篇,查老师将继续在上一篇的 Demo 基础上带你学习 MP,掌握 MP 中常见的 CUD 操作 API。
查老师有话说: CUD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咱们后端的圈子里,有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名词 “CRUD”。甚至有些同学在去面试时,直言自己在某个项目中就是在做 xxx 的 “CRUD” 而已。
至于它的含义,你使用有道词典都能搜到它的含义。CRUD 代表的是 Create, Read (Retrieve), Update, Delete 这四个单词的简写,俗称 “增删改查”/“增删查改”。
因为我们做后端,避免不掉的就是操作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就是这四类。另外在行业内,它也一度成为了咱们圈子里较为 “自嘲” 类的名词,有些小伙伴儿常常自称自己是 “CRUD 工程师” ,旨在表达自己平时做的业务都很简单的意思。
CUD 自然就是查老师从 CRUD 中拆出来的,意味着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插入操作
你是不是以为,查老师要做一大堆的前情准备工作?你错了,在 MP 中,这一切都不需要。直接 “莽”。
在上一篇 Demo 项目的 UserMapper 中,因为它已经继承了 BaseMapper 接口,所以甚至无需编写 UserMapper.xml 文件,就已获得了通用的 CRUD API。
在 BaseMapper 接口中,插入操作的 API 只有一个。
1 | java复制代码// 其他 API 略 |
插入1条记录
接下来,我们准备测试一下插入操作 API,我们先在上一篇 Demo 项目的基础上,复制粘贴一个专门用于测试 CUD 操作的单元测试类。
测试代码:
查老师提前准备好了一条测试数据。
姓名 | 年龄 | 邮箱 |
---|---|---|
Charles | 18 | charles7c@126.com |
1 | java复制代码import org.junit.Assert; |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INSERT INTO user ( id, name, age, email ) VALUES ( ?, ?, ?, ? ) |
1 | 复制代码1352882704631181313 |
ID生成策略
我们在插入成功后,看到用户的 id 值是一个很长的数值,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身份证号呢?其实,这是 MP 默认的主键生成策略:生成分布式唯一ID 的锅。
查老师有话说: 所谓的分布式唯一ID,简称分布式ID。我们都知道数据库中的每条数据都要定义好一个唯一 ID,像 MySQL 等数据库,提供了主键自增功能,以帮助我们自动生成 1、2、3…这种简单的唯一ID。但随着系统业务越来越复杂,数据库开始分库分表,这种传统的 ID 生成策略在分布式情况下有极大可能出现重复 ID,所以分布式 ID 的概念就诞生了。常见的分布式 ID 解决方案有:Redis生成ID、UUID、Snowflake(雪花算法)等。
自 MP 3.3.0 开始,主键生成策略默认为:使用 雪花算法 + UUID(不含中划线) 组合而成。
UUID: UUID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概念,是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在所有空间和时间上被视为唯一的标识,UUID 通常由32个十六进制数字表示,以5个字符组显示,每个字符组以“-”隔开。例如:6db55ec5-ff6f-478a-911d-313de67ed563。
Snowflake: Snowflake 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结果是一个 long 型的 ID。
如果我们的需求不需要分布式ID,可以替换成 MP 中其他的主键生成策略。我们可以通过查看 MP 的 ID 类型枚举类源码,来查看它有哪些主键生成策略。
1 | java复制代码/** |
当你看中了某一个生成策略,想来改变默认的主键生成策略时,直接在对应实体类的主键属性上,添加 @TableId
注解即可。
1 | java复制代码@Data |
当然,如果你每个实体都要更改主键生成策略,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在 application.yml
中进行全局配置。
1 | yaml复制代码# MyBatis Plus配置 |
查老师有话说: 上方的两种配置,如果你选择了全局配置, 就不需要再配置第一种了 。
更改了主键生成策略后,别忘了先 Truncate 再 Insert 来重置下当前的用户表数据,否则再测试插入时,数据库主键自增序列是从当前的 ID 最大值开始的。
重置完成后,我们再去测试一下刚才的插入操作。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INSERT INTO user ( name, age, email ) VALUES ( ?, ?, ? ) |
1 | 复制代码6 |
很显然,这一次,MP 不再为我们分配 ID 了,而是由数据库进行主键自增生成的 ID。
修改操作
在 BaseMapper 接口中,修改操作的 API 有两个,但本篇我们先只介绍一个,另一个需要等我们学完下一篇的条件构造器再介绍。
1 | java复制代码// 其他 API 略 |
根据ID修改
为了测试修改操作 API,查老师也提前准备好了一条测试数据。
主键 | 姓名 | 年龄 | 邮箱 |
---|---|---|---|
5 | Billie | 18 | Billie@126.com |
测试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SpringBootTest |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UPDATE user SET age=? WHERE id=? |
自动填充
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经常要在最终存储数据前,进行一些数据填充工作,例如审计信息:创建人、创建时间,更新人、更新时间等。
这些数据的填充工作,重复且枯燥,有时候还容易忘记,MP 中提供了自动填充功能,可以结束这类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以自动填充实体类的 创建时间、更新时间 这两个属性为例来演示一下 MP 的自动填充功能。
第1步:我们需要给实体类、数据库表先做一些结构调整工作。
1 | sql复制代码-- 给用户表添加 create_time 和 update_time 两个列 |
1 | java复制代码@Data |
第2步:在 User 类中添加 @TableField 注解来给属性指定自动填充类型。
1 | java复制代码@Data |
第3步:创建自动审计处理器,实现元对象处理器接口。
com.baomidou.mybatisplus.core.handlers.MetaObjectHandler
1 | java复制代码/** |
这么做完之后,我们再来测试下刚才的修改操作。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UPDATE user SET age=?, update_time=? WHERE id=? |
显而易见,执行的 SQL 中多了一个更新时间的修改,而且传的值是当前时间。
查老师有话说: 你也可以测试一下刚才的插入操作 API,看看新增数据时是否会自动填充 创建时间 和 更新时间 数据。
删除操作
在 BaseMapper 接口中,删除操作的 API 一共有4个,我们本篇主要介绍一下前三个,最后一个同样也在下一篇再进行介绍。
1 | java复制代码// 其他 API 略 |
根据ID删除
测试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SpringBootTest |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DELETE FROM user WHERE id=? |
批量ID删除
测试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SpringBootTest |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DELETE FROM user WHERE id IN ( ? , ? ) |
简单的带条件删除
测试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SpringBootTest |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DELETE FROM user WHERE name = ? |
逻辑删除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保留用户数据,在删除用户数据时,我们会选择逻辑删除,而非物理删除。
- 物理删除: 真实删除,将对应数据从数据库中删除,即采用
delete
SQL。 - 逻辑删除: 假删除,将对应数据中代表是否被删除的列,修改为 “被删除状态值”,即采用
update
SQL。
接下来,我们也实现一下逻辑删除功能。
第1步:我们需要给实体类、数据库表先做一些结构调整工作。
1 | sql复制代码-- 给用户表添加 is_delete 列 |
1 | java复制代码@Data |
1 | java复制代码/** |
第2步:在 application.yml 中,全局配置逻辑删除的默认值和删除值。
查老师有话说: 这一步也可以通过在 逻辑删除 属性上方添加
@TableLogic
注解实现,但还是建议采用全局配置。
1 | yaml复制代码mybatis-plus: |
配置完后,我们再去测试一下刚才的 根据ID删除 操作。
测试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SpringBootTest |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UPDATE user SET is_delete=1 WHERE id=? AND is_delete=0 |
1 | makefile复制代码java.lang.AssertionError: expected:<1> but was:<0> |
这次执行单元测试,竟然报错了!仔细看一下,原来是 断言
提示我们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不一致。
什么原因导致失败呢?其实是因为我们加入逻辑删除列之后,数据库表中虽然多了这列,但是这一列都还没有设置过值呢。
而执行的 SQL 中却需要查找逻辑删除列值为0的数据,这肯定找不到啊,影响行数自然为 0 了,和我们预期的影响行数 1 不符,于是报错了。
知道原因后,那就先手动,给数据表的逻辑删除列都设置为0。
再去执行一次刚才的删除测试。
控制台输出:
1 | sql复制代码==> Preparing: UPDATE user SET is_delete=1 WHERE id=? AND is_delete=0 |
这回就不再报错了,而且显而易见,执行的 SQL 由没有做逻辑删除配置前的 DELETE
操作现在变为了 UPDATE
操作。
查老师有话说: 在逻辑删除配置好之后,原来的部分操作,像查询操作,在执行 SQL 时将自动带上
where is_delete = 0
这个条件。
参考文献
[1]MyBatis Plus 官网. 指南[EB/OL]. baomidou.com/guide/. 2021-01-18
后记
C: 学习 MyBatis 的时候,我们就没担心过 CUD,现在 MP 中自然更不存在这事儿了。而且 MP 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实用功能。
下一篇我们将会学到较为复杂的查询操作,但 MP 还是相对简单的,敬请期待吧。
查老师有话说: 对于技术的学习,查老师一贯遵循的步骤是:先用最最简单的 demo 让它跑起来,然后学学它的最最常用 API 和 配置让自己能用起来,最后熟练使用的基础上,在空闲时尝试阅读它的源码让自己能够洞彻它的运行机制,部分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借鉴这些技术实现来提升自己的代码高度。
所以在查老师的文章中,前期基本都是小白文,仅仅穿插很少量的源码研究。当然等小白文更新多了,你们还依然喜欢,后期会不定时专门对部分技术的源码进行解析。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