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HashMap的底层实现若无特殊说明都是基于JDK1.8。
HashMap的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链表(红黑树),它是基于hash算法实现的,通过put(key, value) 和 get(key) 方法存储和获取对象。
我们一般是这么使用HashMap的
1 | java复制代码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 |
当调用HashMap的无参构造方法时,HashMap的底层数组是没有初始化的。
1 | java复制代码/** |
无参构造方法中只是对加载因子loadFactor初始化为默认值0.75,并没有对Node<K,V>[] table数组初始化。
(可以思考下HashMap中的加载因子为什么是0.75?)
put(key, value)方法存储元素
当我们第一次调用put(key, value) 方法时,key-value在HashMap内部的数组和链表中是如何存储的呢?
put方法内部首先根据key计算hash值,hash函数是如何计算的呢?是直接返回key的hashCode吗,当然不是啦!
HashMap中的hash算法:
1 | java复制代码/** |
key的hash值已经知道了,那么计算 hash & (table.length - 1) 结果就是key的hash值在数组table中的位置bucket。
等等,数组table还没有初始化呢,那么在计算bucket之前应该先将table[]数组进行初始化,
既然要初始化一个数组,那么数组的长度应该是多少呢?
1 | java复制代码/** |
默认的初始容量16,数组创建方式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Node[] 数组就这么被创建好了,是不是很简单(具体看源码中的resize()方法)。
数组创建好了,key在数组中对应的位置bucket也找到了,那么现在就该将key-value放入数组中了,该如何放入呢?
数组的类型为Node,那么需要将key-value封装成数组的元素类型Node。
1 | java复制代码/** |
Node类中包含4个属性,K key、V value、int hash、Node<K,V> next。
key、value就是我们要放入HashMap中的数据,hash就是我们上面计算出来的key的hash值,这个Node类型的next是干嘛的呢?
还记得HashMap底层的数据结构吗?数组 + 链表,next这个地方就是链表的实现。next指向与key的hash值相同的新Node。
根据key在数组中对应的位置bucket,获取bucket位置上的元素,如果该位置上没有元素,则直接将key-value封装成的Node放入数组中
1 | java复制代码tab = table |
如果该位置上有元素,则比较key的值是否相等,有两种情况:
1、如果key的值相等,则要更新key对应的vaule,将新的value覆盖旧的value;
2、如果key的值不相等,则说明发生了hash冲突。也就是说不同的key计算出的hash值相等,说明它们在table[]中在同一个位置,
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链表了,遍历链表,比较key值是否相等,直到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若未找到则将新的元素插入到链表的尾部(尾插法)。
JDK1.8中put方法源码
1 | java复制代码/** |
get(key) 方法获取对象
当获取对象时,首先跟put方法存储元素一样,也是先调用hash函数计算key的hash值,
然后计算hash & (table.length - 1) 的结果就是key的hash值在数组table中的位置bucket,
根据bucket获取该位置上的元素,判断key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直接返回对象的value值。
如果不相等,则遍历链表,比较key值,直到找到key值相等的节点,如果没有找到则返回null。
JDK1.8中get方法源码
1 | java复制代码/** |
本文主要分析了HashMap存储对象和获取对象的过程,重点介绍了数组和链表在HashMap底层的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geekymv,喜欢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