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消失了?

中台缘起阿里

近几年,“中台”这个词是火的一塌糊涂。导致好多公司也是盲目跟从,建设自己的中台,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个词起源于阿里,也是最早落实到阿里的。随着17年逍遥子的一声令下,阿里开始了技术中台的建设,也正是如此,“中台”这个词也逐渐走到了大家面前。


至于,阿里为什么要建设中台,可以说是众说纷云。比较可信的是,Jack Ma带着阿里一众高管,拜访了荷兰一家游戏公司Supercell(号称世界上最成功的游戏公司)。当时他们的员工只有200-300人左右,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发布新品。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将游戏中公用的模块抽象出来,有专门的团队来维护。而其他人分成小团队(10人左右),只需要接入公用的部分,就可以不断去开发新的游戏,从而迅速的推出新的产品。这一点深深的影响到了拜访的阿里一众人,所以回去后,他们就开始建设新的架构体系。

浅谈中台

既然要做中台,那么何为中台?如何去做。所谓中台,就是将通用的能力沉淀到一个模块,然后对于业务方或者需求方提供输出的能力,避免重复性工作,以此来提升效率。这样的描述可能让读者觉得有点抽象,难以理解。


下面举个例子,来进行解释:比如我们的要开发一个APP 【X】,是一个偏社交类的产品,要做一个类似于朋友圈的功能,它就涉及到发布内容,评论,点赞,分享等功能。而公司有好几个产品,都有类似点赞,分享,评论的功能。而每个团队都是自己开发一套相同功能的服务。其架构如下:

对于这样的场景,我们是否可以把点赞,评论,分享的服务抽象出一个服务中台,任何业务方需要这样的需求,直接来接入即可,不用自己单独来开发,避免重复性的工作。这就是中台化,为多个业务方提供业务能力。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优化:

这样以来,我们每次开发只需要快速的接入评论中台,然后就能完成相应的业务,效率会大大提升。当然,中台也分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业务中台也可以分为移动中台,管理中台,技术中台等等。

中台现状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台建设的场景出现在整个公司层面,每个部门存在共用某部分业务的诉求。所以对于中小型公司,这样的场景就少了很多。如果去强行建设中台,反倒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大公司而言,有强烈的建设中台诉求,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等公司会建设中台。

关于中台的未来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大前台,小中台”,前台服务直接对接前端,会汇聚多个中台以及自己本身的业务,中台就只专注于某部分公共服务。当然这么说也不是说中台不好,各有所专嘛。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极速发展,各垂直业务都有比较大的巨头,比如出行的滴滴,游戏的腾讯和网易,短视频的快手和字节,电商的阿里和拼夕夕,要想在这个大环境生存,就必须有快速验证的新业务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有基础公共能力的支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中台都是我们所要不断完善和建设的。

本文转载自: 掘金

开发者博客 – 和开发相关的 这里全都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