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12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Spring Framework 已是公认的 Java 标配开发框架了,Spring 在整个 Java 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Spring 中包含了众多的功能和相关模块,比如 spring-core、spring-beans、spring-aop、spring-context、spring-expression、spring-test 等。
在 Spring 容器中管理一个或多个 Bean,这些 Bean 的定义表示为 BeanDefinition 对象,这些对象包含以下重要信息:
- Bean 的实际实现类
- Bean 的作用范围
- Bean 的引用或者依赖项
Bean 的三种注册方式
- XML 配置文件的注册方式
- Java 注解的注册方式
- Java API 的注册方式
1. XML 配置文件注册方式
1 | xml复制代码<bean id="perso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Person"> |
2. Java 注解注册方式
可以使用 @Component 注解方式来注册 Bean,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Component |
也可以使用 @Bean 注解方式来注册 Bean,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Configuration |
其中 @Configuration 可理解为 XML 配置里的 <beans>
标签,而 @Bean 可理解为用 XML 配置里面的 <bean>
标签。
3. Java API 注册方式
使用 BeanDefinitionRegistry.registerBeanDefinition() 方法的方式注册 Bean,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CustomBeanDefinitionRegistry implements 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 { |
Bean的作用域
1.singleton作用域
表示在 Spring 容器中只有一个 Bean 实例,以单例的形式存在,是默认的 Bean 作用域。
配置方式,缺省即可,XML 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class="..."></bean> |
2. prototype作用域
原型作用域,每次调用 Bean 时都会创建一个新实例,也就是说每次调用 getBean() 方法时,相当于执行了 new Bean()。
XML 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class="..." scope="prototype"></bean> |
3.request作用域
每次 Http 请求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Bean,该作用域仅适应于 WebApplicationContext 环境。
XML 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class="..." scope="request"></bean> |
Java注解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REQUEST) |
或是: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REQUEST) |
4.session作用域
同一个 Http Session 共享一个 Bean 对象,不同的 Session 拥有不同的 Bean 对象,仅适用于 WebApplicationContext 环境。
XML 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class="..." scope="session"></bean> |
Java注解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SESSION) |
或是: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SESSION) |
5.application作用域
全局的 Web 作用域,类似于 Servlet 中的 Application。
XML 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class="..." scope="application"></bean> |
Java注解的配置方式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APPLICATION) |
或是:
1 | java复制代码@Request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APPLICATION) |
知识扩展
1.同名Bean问题
每个 Bean 拥有一个或多个标识符,在基于 XML 的配置中,我们可以使用 id 或者 name 来作为 Bean 的标识符。通常 Bean 的标识符由字母组成,允许使用特殊字符。
同一个 Spring 配置文件中 Bean 的 id 和 name 是不能够重复的,否则 Spring 容器启动时会报错。但如果 Spring 加载了多个配置文件的话,可能会出现同名 Bean 的问题。同名 Bean 指的是多个 Bean 有相同的 name 或者 id。
Spring 对待同名 Bean 的处理规则是使用最后面的 Bean 覆盖前面的 Bean,所以我们在定义 Bean 时,尽量使用长命名非重复的方式来定义,避免产生同名 Bean 的问题。
Bean 的 id 或 name 属性并非必须指定,如果留空的话,容器会为 Bean 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名称,这样也不会出现同名 Bean 的问题。
2.Bean生命周期
对于 Spring Bean 来说,并不是启动阶段就会触发 Bean 的实例化,只有当客户端通过显式或者隐式的方式调用 BeanFactory 的 getBean() 方法时,它才会触发该类的实例化方法。当然对于 BeanFactory 来说,也不是所有的 getBean() 方法都会实例化 Bean 对象,例如作用域为 singleton 时,只会在第一次,实例化该 Bean 对象,之后会直接返回该对象。但如果使用的是 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则会在该容器启动的时候,立即调用注册到该容器所有 Bean 的实例化方法。
getBean() 既然是 Bean 对象的入口,我们就先从这个方法说起,getBean() 方法是属于 BeanFactory 接口的,它的真正实现是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的 createBean() 方法,而 createBean() 是通过 doCreateBean() 来实现的,具体源码实现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doCreateBean 源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rotected Object doCreateBean(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RootBeanDefinition mbd, final @Nullable Object[] args) |
从上述源码中可以看出,在 doCreateBean() 方法中,首先对 Bean 进行了实例化工作,它是通过调用 createBeanInstance() 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返回一个 BeanWrapper 对象。BeanWrapper 对象是 Spring 中一个基础的 Bean 接口,说它是基础接口是因为它连基本的属性都没有。
BeanWrapper 接口有一个默认实现类 BeanWrapperImpl,其主要作用是对 Bean 进行填充,比如填充和注入 Bean 的属性等。
当 Spring 完成 Bean 对象实例化并且设置完相关属性和依赖后,则会调用 Bean 的初始化方法 initializeBean(),初始化第一个阶段是检查当前 Bean 对象是否实现了 BeanNameAware、BeanClassLoaderAware、BeanFactoryAware 等接口,源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rivate void invokeAwareMethods(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 |
其中,BeanNameAware 是把 Bean 对象定义的 beanName 设置到当前对象实例中;
BeanClassLoaderAware 是将当前 Bean 对象相应的 ClassLoader 注入到当前对象实例中;
BeanFactoryAware 是 BeanFactory 容器会将自身注入到当前对象实例中,这样当前对象就会拥有一个 BeanFactory 容器的引用。
初始化第二个阶段则是 BeanPostProcessor 增强处理,它主要是对 Spring 容器提供的 Bean 实例对象进行有效的扩展,允许 Spring 在初始化 Bean 阶段对其进行定制化修改,比如处理标记接口或者为其提供代理实现。
在初始化的前置处理完成之后就会检查和执行 InitializingBean 和 init-method 方法。
InitializingBean 是一个接口,它有一个 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在 Bean 初始化时会判断当前 Bean 是否实现了 InitializingBean,如果实现了则调用 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进行初始化工作;然后再检查是否也指定了 init-method,如果指定了则通过反射机制调用指定的 init-method 方法,它的实现源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rotected void invokeInitMethods(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Nullabl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
初始化完成之后就可以正常的使用 Bean 对象了,在 Spring 容器关闭时会执行销毁方法,但是 Spring 容器不会自动去调用销毁方法,而是需要我们主动的调用。
如果是 BeanFactory 容器,我们需要主动调用 destroySingletons() 方法,通知 BeanFactory 容器去执行相应的销毁方法;如果是 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我们需要主动调用 registerShutdownHook() 方法,告知 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执行相应的销毁方法。
注:源码基于 Spring 5.2.2.RELEASE。
小结
Bean 的三种注册方式:XML、Java 注解和 JavaAPI,以及 Bean 的五个作用域:singleton、prototype、request、session 和 application;还讲了读取多个配置文件可能会出现同名 Bean 的问题,以及通过源码讲了 Bean 执行的生命周期,它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