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13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IOC 和 DI
IOC(Inversion of Control,翻译为“控制反转”)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与传统控制流相比,IOC 会颠倒控制流,在传统的编程中需要开发者自行创建并销毁对象,而在 IOC 中会把这些操作交给框架来处理,这样开发者就不用关注具体的实现细节了,拿来直接用就可以了,这就是控制反转。
IOC 很好的体现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法则之一——好莱坞法则:“别找我们,我们找你”。即由 IOC 容器帮对象找到相应的依赖对象并注入,而不是由对象主动去找。
DI(Dependency Injection,翻译为“依赖注入”)表示组件间的依赖关系交由容器在运行期自动生成,也就是说,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这样就能提升组件的重用频率。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资源来自哪里、由谁实现等问题。
IOC 和 DI 其实是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的描述的,由于控制反转这个概念比较含糊(可能只理解成了容器控制对象这一个层面,很难让人想到谁来维护对象关系),所以 2004 年被开发者尊称为“教父”的 Martin Fowler(世界顶级专家,敏捷开发方法的创始人之一)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依赖注入”,相对 IOC 而言,“依赖注入”明确描述了“被注入对象依赖 IOC 容器配置依赖对象”。
扩展
1.Spring IOC 的优点
IOC 的优点有以下几个:
- 使用更方便,拿来即用,无需显式的创建和销毁的过程;
- 可以很容易提供众多服务,比如事务管理、消息服务等;
- 提供了单例模式的支持;
- 提供了 AOP 抽象,利用它很容易实现权限拦截、运行期监控等功能;
- 更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法则;
- 低侵入式设计,代码的污染极低,降低了业务对象替换的复杂性。
2.Spring IOC 注入方式汇总
IOC 的注入方式有三种:构造方法注入、Setter 注入和接口注入。
1.构造方法注入
构造方法注入主要是依赖于构造方法去实现,构造方法可以是有参的也可以是无参的,我们平时 new 对象时就是通过类的构造方法来创建类对象的,每个类对象默认会有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Spring 通过构造方法注入的代码示例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Person { |
applicationContext.xml 配置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id="perso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Person"> |
2.Setter注入
Setter 方法注入的方式是目前 Spring 主流的注入方式,它可以利用 Java Bean 规范所定义的 Setter/Getter 方法来完成注入,可读性和灵活性都很高,它不需要使用声明式构造方法,而是使用 Setter 注入直接设置相关的值,实现示例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bean id="perso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Person"> |
3.接口注入
接口注入方式是比较古老的注入方式,因为它需要被依赖的对象实现不必要的接口,带有侵入性,因此现在已经被完全舍弃了,所以本文也不打算做过多的描述,大家只要知道有这回事就行了。
3.Spring AOP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可以说是 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 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公共对象处理的能力,当我们需要处理公共行为的时候,OOP 就会显得无能为力,而 AOP 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统一的日志处理模块、授权验证模块等都可以使用 AOP 很轻松的处理。
Spring AOP 目前提供了三种配置方式:
- 基于 Java API 的方式;
- 基于 @AspectJ(Java)注解的方式;
- 基于 XML
<aop />
标签的方式。
1.基于Java API的方式
此配置方式需要实现相关的接口,例如 MethodBeforeAdvice
和 AfterReturningAdvice
,并且在 XML 配置中定义相应的规则即可实现。
我们先来定义一个实体类,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ackage org.springframework.beans; |
再定义一个 advice 类,用于对拦截方法的调用之前和调用之后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实现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op.AfterReturningAdvice; |
然后需要在 application.xml 文件中配置相应的拦截规则,配置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 定义 advisor --> |
从以上配置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配置一个拦截方法的规则,然后定义一个 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 让所有的 advisor 配置自动生效。
最后,我们使用测试代码来完成调用: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MyApplication { |
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
1 | makefile复制代码准备执行方法: findPerson |
可以看出 AOP 的拦截已经成功了。
2.基于@AspectJ注解的方式
首先需要在项目中添加 aspectjweaver 的 jar 包,配置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org.aspectj/aspectjweaver --> |
此 jar 包来自于 AspectJ,因为 Spring 使用了 AspectJ 提供的一些注解,因此需要添加此 jar 包。之后,我们需要开启 @AspectJ 的注解,开启方式有两种。
可以在 application.xml 配置如下代码中开启 @AspectJ 的注解:
1 | xml复制代码<aop:aspectj-autoproxy/> |
也可以使用 @EnableAspectJAutoProxy
注解开启,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Configuration |
之后我们需要声明拦截器的类和拦截方法,以及配置相应的拦截规则,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 |
然后我们只需要在 application.xml 配置中添加注解类,配置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dvice.MyAspectJ"/> |
紧接着,我们添加一个需要拦截的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package org.springframework.beans; |
最后,我们开启测试代码:
1 | java复制代码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Person; |
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
1 | 复制代码执行 doBefore 方法 |
可以看出 AOP 拦截成功了。
3.基于 XML <aop />
标签的方式
基于 XML 的方式与基于注解的方式类似,只是无需使用注解,把相关信息配置到 application.xml 中即可,配置如下:
1 | xml复制代码<!-- 拦截处理类 --> |
之后,添加一个普通的类来进行拦截业务的处理,实现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MyPointcut { |
拦截的方法和测试代码与第二种注解的方式相同,这里就不在赘述。
最后执行程序,执行结果为:
1 | 复制代码执行 doBefore 方法 |
可以看出 AOP 拦截成功了。
Spring AOP 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其实就是一个动态代理,我们在调用 getBean() 方法的时候返回的其实是代理类的实例,而这个代理类在 Spring 中使用的是 JDK Proxy 或 CgLib 实现的,它的核心代码在 DefaultAopProxyFactory#createAopProxy(…) 中,源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DefaultAopProxyFactory implements AopProxyFactory, Serializable { |
小结
以上讲了 IOC 和 DI 概念,以及 IOC 的优势和 IOC 注入的三种方式:构造方法注入、Setter 注入和接口注入,最后讲了 Spring AOP 的概念与它的三种配置方式:基于 Java API 的方式、基于 Java 注解的方式和基于 XML 标签的方式。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