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20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提前准备好如下代码, 从服务端构建着手,深入分析Netty服务端的启动过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NettyBasicServerExample { |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NormalInBoundHandler extend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 |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NormalOutBoundHandler extends ChannelOutboundHandlerAdapter { |
在服务端启动之前,需要配置ServerBootstrap的相关参数,这一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配置EventLoopGroup线程组
- 配置Channel类型
- 设置ServerSocketChannel对应的Handler
- 设置网络监听的端口
- 设置SocketChannel对应的Handler
- 配置Channel参数
Netty会把我们配置的这些信息组装,发布服务监听。
ServerBootstrap参数配置过程
下面这段代码是我们配置ServerBootStrap相关参数,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就是把配置的参数值保存到ServerBootstrap定义的成员变量中就可以了。
1 | java复制代码bootstrap.group(bossGroup, workerGroup) |
我们来看一下ServerBootstrap的类关系图以及属性定义
ServerBootstrap类关系图
如图8-1所示,表示ServerBootstrap的类关系图。
- AbstractBootstrap,定义了一个抽象类,作为抽象类,一定是抽离了Bootstrap相关的抽象逻辑,所以很显然可以推断出Bootstrap应该也继承了AbstractBootstrap
- ServerBootstrap,服务端的启动类,
- ServerBootstrapAcceptor,继承了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所以本身就是一个Handler,当服务端启动后,客户端连接上来时,会先进入到ServerBootstrapAccepter。
图8-1 ServerBootstrap类关系图
AbstractBootstrap属性定义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Bootstrap<B extends AbstractBootstrap<B, C>, C extends Channel> implements Cloneable { |
对于上述属性定义,整体总结如下:
- 提供了一个ChannelFactory对象用来创建Channel,一个Channel会对应一个EventLoop用于IO的事件处理,在一个Channel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只会绑定一个EventLoop,这里可理解给Channel分配一个线程进行IO事件处理,结束后回收该线程。
- AbstractBootstrap没有提供EventLoop而是提供了一个EventLoopGroup,其实我认为这里只用一个EventLoop就行了。
- 不管是服务器还是客户端的Channel都需要绑定一个本地端口这就有了SocketAddress类的对象localAddress。
- Channel有很多选项所有有了options对象LinkedHashMap<channeloption<?>, Object>
- 怎么处理Channel的IO事件呢,我们添加一个事件处理器ChannelHandler对象。
ServerBootstrap属性定义
ServerBootstrap可以理解为服务器启动的工厂类,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完成服务器端的 Netty 初始化。主要职责:|
EventLoop初始化
channel的注册
pipeline的初始化
handler的添加过程
- 服务端连接处理。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ServerBootstrap extends AbstractBootstrap<ServerBootstrap, ServerChannel> { |
服务端启动过程分析
了解了ServerBootstrap相关属性的配置之后,我们继续来看服务的启动过程,在开始往下分析的时候,先不妨来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 Netty自己实现的Channel与底层JDK提供的Channel是如何联系并且构建实现的
- ChannelInitializer这个特殊的Handler处理器的作用以及实现原理
- Pipeline是如何初始化以的
ServerBootstrap.bind
先来看ServerBootstrap.bind()方法的定义,这里主要用来绑定一个端口并且发布服务端监听。
根据我们使用NIO相关API的理解,无非就是使用JDK底层的API来打开一个服务端监听并绑定一个端口。
1 | java复制代码 ChannelFuture channelFuture=bootstrap.bind(port).sync(); |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hannelFuture bind(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 |
- validate(), 验证ServerBootstrap核心成员属性的配置是否正确,比如group、channelFactory、childHandler、childGroup等,这些属性如果没配置,那么服务端启动会报错
- localAddress,绑定一个本地端口地址
doBind
doBind方法比较长,从大的代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initAndRegister
初始化并注册Channel,并返回一个ChannelFuture,说明初始化注册Channel是异步实现regFuture.cause()
用来判断initAndRegister()
是否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则直接返回regFuture.isDone()
, 判断initAndRegister()
方法是否执行完成。- 如果执行完成,则调用doBind0()方法。
- 如果未执行完成,regFuture添加一个监听回调,在监听回调中再次判断执行结果进行相关处理。
- PendingRegistrationPromise 用来保存异步执行结果的状态
从整体代码逻辑来看,逻辑结构还是非常清晰的, initAndRegister()
方法负责Channel的初始化和注册、doBind0()
方法用来绑定端口。这个无非就是我们使用NIO相关API发布服务所做的事情。
1 | java复制代码private ChannelFuture doBind(final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 |
initAndRegister
这个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初始化和注册,基于我们整个流程的分析可以猜测到
- 初始化,应该就是构建服务端的Handler处理链
- register,应该就是把当前服务端的连接注册到selector上
下面我们通过源码印证我们的猜想。
1 | java复制代码final ChannelFuture initAndRegister() { |
channelFactory.newChannel()
这个方法在分析之前,我们可以继续推测它的逻辑。
在最开始构建服务端的代码中,我们通过channel设置了一个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
类对象,这个对象表示当前channel的构建使用哪种具体的API
1 | java复制代码bootstrap.group(bossGroup, workerGroup) |
而在initAndRegister方法中,又用到了channelFactory.newChannel()来生成一个具体的Channel实例,因此不难想到,这两者必然有一定的联系,我们也可以武断的认为,这个工厂会根据我们配置的channel来动态构建一个指定的channel实例。
channelFactory有多个实现类,所以我们可以从配置方法中找到channelFactory的具体定义,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B channel(Class<? extends C> channelClass) { |
channelFactory对应的具体实现是:ReflectiveChannelFactory,因此我们定位到newChannel()方法的实现。
ReflectiveChannelFactory.newChannel
在该方法中,使用constructor构建了一个实例。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construtor的初始化代码如下, 用到了传递进来的clazz类,获得该类的构造器,该构造器后续可以通过newInstance创建一个实例对象
而此时的clazz其实就是:NioServerSocketChannel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ReflectiveChannelFactory<T extends Channel> implements ChannelFactory<T> { |
NioServerSocketChannel
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构造方法定义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class NioServerSocketChannel extends AbstractNioMessageChannel |
当NioServerSocketChannel实例化后,调用newSocket方法创建了一个服务端实例。
newSocket方法中调用了provider.openServerSocketChannel()
,来完成ServerSocketChannel的创建,ServerSocketChannel就是Java中NIO中的服务端API。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ServerSocketChannel openServerSocketChannel() throws IOException { |
通过层层推演,最终看到了Netty是如何一步步封装,完成ServerSocketChannel的创建。
设置非阻塞
在NioServerSocketChannel中的构造方法中,先通过super调用父类做一些配置操作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NioServer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 channel) { |
最终,super会调用AbstractNioChannel中的构造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protected AbstractNioChannel(Channel parent, SelectableChannel ch, int readInterestOp) { |
继续分析initAndRegister
分析完成channel的初始化后,接下来就是要将当前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所以继续回到initAndRegister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final ChannelFuture initAndRegister() { |
注册到某个Selector上,其实就是注册到某个EventLoopGroup中,如果大家能有这个猜想,说明前面的内容是听懂了的。
config().group().register(channel)
这段代码,其实就是获取在ServerBootstrap中配置的bossEventLoopGroup,然后把当前的服务端channel注册到该group中。
此时,我们通过快捷键想去看一下register的实现时,发现EventLoopGroup又有多个实现,我们来看一下类关系图如图8-2所示。
图8-3 EventLoopGroup类关系图
而我们在前面配置的EventLoopGroup的实现类是NioEventLoopGroup,而NioEventLoopGroup继承自MultithreadEventLoopGroup,所以在register()方法中,我们直接找到父类的实现方法即可。
MultithreadEventLoopGroup.register
这段代码大家都熟了,从NioEventLoopGroup中选择一个NioEventLoop,将当前channel注册上去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next()
方法返回的是NioEventLoop,而NioEventLoop又有多个实现类,我们来看图8-4所示的类关系图。
图8-4 NioEventLoop类关系图
从类关系图中发现,发现NioEventLoop派生自SingleThreadEventLoop,所以next().register(channel);
方法,执行的是SingleThreadEventLoop中的register
SingleThreadEventLoop.register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ChannelPromise, 派生自Future,用来实现异步任务处理回调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把注册的动作异步化,当异步执行结束后会把执行结果回填到ChannelPromise中
AbstractChannel.register
抽象类一般就是公共逻辑的处理,而这里的处理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参数的判断,判断完了之后再调用register0()
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AbstractChannel.register0
Netty从EventLoopGroup线程组中选择一个EventLoop和当前的Channel绑定,之后该Channel生命周期中的所有I/O事件都由这个EventLoop负责。
register0方法主要做四件事:
- 调用JDK层面的API对当前Channel进行注册
- 触发HandlerAdded事件
- 触发channelRegistered事件
- Channel状态为活跃时,触发channelActive事件
在当前的ServerSocketChannel连接注册的逻辑中,我们只需要关注下面的doRegister
方法即可。
1 | java复制代码private void register0(ChannelPromise promise) { |
AbstractNioChannel.doRegister
进入到AbstractNioChannel.doRegister方法。
javaChannel().register()负责调用JDK层面的方法,把channel注册到eventLoop().unwrappedSelector()
上,其中第三个参数传入的是Netty自己实现的Channel对象,也就是把该对象绑定到attachment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后续每次调Selector对象进行事件轮询时,当触发事件时,Netty都可以获取自己的Channe对象。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服务注册总结
上述代码比较绕,但是整体总结下来并不难理解
- 初始化指定的Channel实例
- 把该Channel分配给某一个EventLoop
- 然后把Channel注册到该EventLoop的Selector中
AbstractBootstrap.doBind0
分析完了注册的逻辑后,再回到AbstractBootstrap类中的doBind0方法,这个方法不用看也能知道,ServerSocketChannel初始化了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绑定一个ip和端口地址。
1 | java复制代码private static void doBind0( |
channel.bind方法,会根据ServerSocketChannel中的handler链配置,逐个进行调用,由于在本次案例中,我们给ServerSocketChannel配置了一个 LoggingHandler的处理器,所以bind方法会先调用LoggingHandler,然后再调用DefaultChannelPipeline中的bind方法,调用链路
-> DefaultChannelPipeline.ind
-> AbstractChannel.bind
-> NioServerSocketChannel.doBind
最终就是调用前面初始化好的ServerSocketChannel中的bind方法绑定本地地址和端口。
1 | java复制代码protected void doBind(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throws Exception { |
构建SocketChannel的Pipeline
在ServerBootstrap的配置中,我们针对SocketChannel,配置了入站和出站的Handler,也就是当某个SocketChannel的IO事件就绪时,就会按照我们配置的处理器链表进行逐一处理,那么这个链表是什么时候构建的,又是什么样的结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这部分的内容
1 | java复制代码.childHandler(new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
childHandler的构建
childHandler的构建过程,在AbstractChannel.register0
方法中实现
1 | java复制代码final ChannelFuture initAndRegister() { |
ServerBootstrap.init
init方法,调用的是ServerBootstrap中的init()
,代码如下。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其中,对于上述代码的核心部分说明如下
- ChannelPipeline 是在AbstractChannel中的构造方法中初始化的一个DefaultChannelPipeline
1 | java复制代码protected AbstractChannel(Channel parent) { |
p.addLast
是为NioServerSocketChannel添加handler处理器链,这里添加了一个ChannelInitializer回调函数,该回调是异步触发的,在回调方法中做了两件事
+ 如果ServerBootstrap.handler添加了处理器,则会把相关处理器添加到该pipeline中,在本次演示的案例中,我们添加了LoggerHandler
+ 异步执行添加了ServerBootstrapAcceptor,从名字来看,它是专门用来接收新的连接处理的。
我们在这里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NioServerSocketChannel需要通过ChannelInitializer回调处理器呢? ServerBootstrapAcceptor为什么通过异步任务添加到pipeline中呢?
原因是,NioServerSocketChannel在初始化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将该Channel注册到Selector对象上,也就是没办法把ACCEPT事件注册到Selector上,所以事先添加了ChannelInitializer处理器,等待Channel注册完成后,再向Pipeline中添加ServerBootstrapAcceptor。
ServerBootstrapAcceptor
按照下面的方法演示一下SocketChannel中的Pipeline的构建过程
- 启动服务端监听
- 在ServerBootstrapAcceptor的channelRead方法中打上断点
- 通过telnet 连接,此时会触发debug。
1 | java复制代码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 |
ServerBootstrapAcceptor是服务端NioServerSocketChannel中的一个特殊处理器,该处理器的channelRead事件只会在新连接产生时触发,所以这里通过 final Channel child = (Channel) msg;
可以直接拿到客户端的链接SocketChannel。
ServerBootstrapAcceptor接着通过childGroup.register()方法,把当前NioSocketChannel注册到工作线程中。
事件触发机制的流程
在ServerBootstrapAcceptor中,收到客户端连接时,会调用childGroup.register(child)
把当前客户端连接注册到指定NioEventLoop的Selector中。
这个注册流程和前面讲解的NioServerSocketChannel注册流程完全一样,最终都会进入到AbstractChannel.register0方法。
AbstractChannel.register0
1 | java复制代码private void register0(ChannelPromise promise) { |
pipeline.fireChannelRegistered()
1 | java复制代码@Override |
下面的事件触发,分为两个逻辑
- 如果当前的任务是在eventLoop中触发的,则直接调用invokeChannelRegistered
- 否则,异步执行invokeChannelRegistered。
1 | java复制代码static void invokeChannelRegistered(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next) { |
invokeChannelRegistered
触发下一个handler的channelRegistered方法。
1 | java复制代码private void invokeChannelRegistered() { |
Netty服务端启动总结
到此为止,整个服务端启动的过程,我们就已经分析完成了,主要的逻辑如下
- 创建服务端Channel,本质上是根据用户配置的实现,调用JDK原生的Channel
- 初始化Channel的核心属性,unsafe、pipeline
- 初始化Channel的Pipeline,主要是添加两个特殊的处理器,ChannelInitializer和ServerBootstrapAcceptor
- 注册服务端的Channel,添加OP_ACCEPT事件,这里底层调用的是JDK层面的实现,讲Channel注册到BossEventLoop中的Selector上
- 绑定端口,调用JDK层面的API,绑定端口。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Mic带你学架构
!
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还请帮忙点个关注和赞,您的坚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技术干货!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