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开发中,无论软件是基于 B/S 架构还是 C/S 架构,其中的 S,也就是服务器 Server,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作为一名软件开发的初学者,想要搭建完整的 B/S 或 C/S 学习环境,基于云服务器的话,不促销的时候稍微有点昂贵,实体服务器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是否有相对实惠一些的方案呢?以下是我用虚拟机模拟远程服务器的方案,使用到的工具都是免费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建工具
- VMware Player:VMware 免费开放给个人用户在非商业场景下使用的虚拟化软件
- Ubuntu Server:选择这款 Linux 发行版因为我目前只会用
apt
系的包管理工具……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它 Linux 发行版
搭建步骤
使用 VMware Player 创建虚拟机
- 打开 VMware Player 开始创建虚拟机
2. 注意此处选择稍后安装,这样在之后处理不必要的设备时方便一点
3. 选择将要安装的 Linux 发行版
4. 选择虚拟机存放的路径
5. 选择虚拟磁盘的大小和策略,这里我选择的是 20G 和按单个文件存储
6. 接下来创建程序会告知默认的设备配置,但其中一部分需要依据情况手动调整的
* 为了模拟入门云服务器,我将内存设置为 2G,处理器设置为单核,并打开了虚拟性能增强

* 在 CD/DVD 设备中选中之前下载好的系统 iso 文件

* 移除暂时不必要的设备后就可以关闭设备配置了

- 虚拟机创建成功后,点击播放虚拟机开始操作系统的安装
8. 可选:VMware Player 默认以 legacy 模式启动虚拟机,但现在主流的启动方式为 UEFI 模式。如果想要开启 UEFI 模式,需要到虚拟机文件夹下,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vmx
文件并在文件末尾添加 firmware = "efi"
Ubuntu Server 安装
在自动初始化完成后,就进入了 Ubuntu Server 安装程序。在程序中可以通过方向键进行选择,通过回车键确认。
- 第一步是选择语言,我选择保持系统默认的 English
2. 键盘布局也保持默认
3. 接下来是配置网络信息,默认情况下是从 DHCP 服务器自动获取,我们先使用获取到的动态 IP 地址,等系统安装完成后再作修改
4. 配置代理,由于我的虚拟机是通过 NAT 和宿主机共享 IP 地址实现和互联网连接,所以此处可以留空
5. 配置软件仓库镜像源,因为很多时候网络会不太好,直接访问 Ubuntu 软件仓库会比较慢,所以需要配置网络环境更好的镜像源。这里我使用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的镜像源
6. 配置磁盘分区
*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虚拟磁盘,所以整个磁盘都可以给系统使用。除此之外我选择关闭暂时用不上的高级特性 LVM

* 接下来是对磁盘进行分区

我们可以看到系统默认的分区方案为:
| 分区编号 | 大小 | 格式 | 挂载点 |
| --- | --- | --- | --- |
| 1 | 512M | FAT32 | `/boot/efi` |
| 2 | 剩余所有空间 | Ext4 | `/` |
即除了用于 UEFI 启动的 ESP 分区外,剩余所有存储空间都挂载在根目录。我选择保持该默认配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义。
* 接下来将开始正式安装系统,磁盘上的数据将被清除。如果是实机安装,大家一定要确认选中磁盘上没有重要数据

- 创建登录账户
8. 是否安装 OpenSSH,因为之后我们将通过 SSH 进行远程登录,所以此处选择安装软件包,但不导入认证密钥
9. 是否需要安装常用服务器软件包,我选择跳过该阶段,不选中任何软件包
10. 安装完成后我们选择重启
11. 收尾工作
* 可以看到系统提示移除安装使用的 iso 文件

* 打开虚拟机配置将 CD/DVD 设备移除,然后按回车键正式退出安装


- 再次启动虚拟机,输入先前创建账户对应的账号密码,我们就成功登录我们创建的服务器了!
总结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通过使用 VMware Player 和 Ubuntu Server,一步步地完成了 Linux 服务器的安装。
长出一口气不是吗?但是我们的旅途还远没有结束,因为目前我们与服务器的互动方式更像是直接操作服务器实体,而在现实开发场景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远程登录来与服务器互动。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配置网卡开始,一步步地实现通过 SSH 远程登录服务器!
本文转载自: 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