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排序之:基数排序 |计数排序 基数排序 计数排序

「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26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原理

今天的排序算法可能比之前的稍微难点。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属于“分配式排序”,又称“桶子法”或bin sort。最早用于解决卡片排序的问题。

基数排序是可以应对字符的,针对于字符串的基数排序就诞生了,它是在计数排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某些时候,基数排序法的效率高于其它的稳定性排序法。基数排序从最低为开始来排序的,从低位到高位,按位排序,按位排序必须是稳定的

基本思想:对于每个元素x,如果我们知道了小于x的元素的个数,就可以确定输出数组中元素x的位置,那么直接将元素x放到输出数组中。比如有3小于x的元素,那在输出数组中,x肯定位于第4个位置。

算法实现

1、算法描述

  1. 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
  2. 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
  3. 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2、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算法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 最坏:o(d(r+n)d(r+n)d(r+n))
  • 最好:o(d(rd+n)d(rd+n)d(rd+n))
  • 平均:o(d(r+n)d(r+n)d(r+n))

空间复杂度(辅助存储):o(rd+nrd+nrd+n)

稳定性:稳定

ps:r:关键字基数 d:长度 n:关键字个数

例题

用基数排序将以下数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123,45,6,22,99,1,38,41,7,0

java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java复制代码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 {
//pos=1表示个位,pos=2表示十位
public static int getNumInPos(int num, int pos) {
int tmp = 1;
for (int i = 0; i < pos - 1; i++) {
tmp *= 10;
}
return (num / tmp) % 10;
}

//求得最大位数d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W(int[] arr) {
int max = arr[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if (arr[i] > max)
max = arr[i];
}
int tmp = 1, d = 1;
while (true) {
tmp *= 10;
if (max / tmp != 0) {
d++;
} else
break;
}
return d;
}
public static void radixSort(int[] arr, int d) {
int[][] array = new int[10][arr.length + 1];
for (int i = 0; i < 10; i++) {
array[i][0] = 0;
// array[i][0]记录第i行数据的个数
}
for (int pos = 1; pos <= d; pos++)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分配过程
int row = getNumInPos(arr[i], pos);
int col = ++array[row][0];
array[row][col] = arr[i];
}
for (int row = 0, i = 0; row < 10; row++) {
// 收集过程
for (int col = 1; col <= array[row][0]; col++) {
arr[i++] = array[row][col];
}
array[row][0] = 0;
// 复位,下一个pos时还需使用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new int[]{123,45,6,22,99,1,38,41,7,0};
//基数排序
radixSort(arr,getMaxW(arr));

System.out.println("基数排序后的结果是:");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原理

计数排序是一个非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它的优势在于在对一定范围内的整数排序时,快于任何比较排序算法。其核心在于将输入的数据值转化为键存储在额外开辟的数组空间中,作为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计数排序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有确定范围的整数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数组下标来确定正确的位置,并在数组中记录出现的次数,最后得到有序数据。

核心思想:统计每个整数在序列中出现的次数,进而推导出每个整数在有序序列中的索引

算法实现

1、算法描述

  1. 找出待排序的数组中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2. 统计数组中每个值为i的元素出现的次数,存入数组C 的第i项
  3. 对所有的计数累加 (从C 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相加)
  4. 反向填充目标数组:将每个元素i放在新数组的第C[i]项,每放一个元素就将C[i]减去1

2、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算法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 最坏:o(n+kn+kn+k)
  • 最好:o(n+kn+kn+k)
  • 平均:o(n+kn+kn+k)

空间复杂度(辅助存储):o(n+kn+kn+k)

稳定性:稳定

例题

用计数排序将以下数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66,13,51,76,81,26,57,69,23

java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java复制代码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countSort(int[] arr) {
int min = arr[0];
int max = arr[0];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if (min > arr[i]) min = arr[i];
if (max < arr[i]) max = arr[i];
}
// 构建一个新的数组,把原数组中数据的值当作下标存入,下标从0开始;因为max要放入对应下标中,所以要+1
int[] bucketArr = new int[max + 1];
for (int k = 0; k < arr.length; k++) {
//数字每出现一次,就在原基础上+1
bucketArr[arr[k]] = bucketArr[arr[k]] + 1;
}

int finalIndex = 0;
for (int n = min; n < bucketArr.length; n++) {

if (bucketArr[n] > 0) {
for (int l = 0; l < bucketArr[n]; l++) {
arr[finalIndex++] = n;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new int[]{66,13,51,76,81,26,57,69,23};
//记数排序
countSort(arr);

System.out.println("记数排序后的结果是:");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本文转载自: 掘金

开发者博客 – 和开发相关的 这里全都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