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30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本篇文章是设计模式专题的第八篇文章,我会将遇到的设计模式都一一总结在该专题下,我会把自己对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感悟写下来,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去灵活应用这些设计模式,欢迎大家关注。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讲一讲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的简单介绍

适配器模式是为解决两个对象因接口不兼容而无法一起工作而诞生的。

就像生活中的转接头,将本来不能使用的接口进行转接处理,就可以使用了。

适配器模式的类图:

image.png

适配器模式的各个角色(我们以typeC接口手机使用3.5mm耳机为例):

  • 目标对象(Target) 目标对象就是系统所需要的的对象,这里我们可以看做是typeC接口
  • 适配器(Adapter) 适配器相当于转接线
  • 适配者(Adaptee) 适配者相当于3.5mm耳机接口

适配器模式扩展,双向适配

image.png

适配器模式的具体实现思路

  • 创建目标接口
  • 创建需要适配的接口
  • 创建实现目标接口的适配器

适配器模式的具体实现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sharp复制代码//目标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适配者接口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适配者的处理
  }
}
//类适配器类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void request(){
       this.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可以有效的复用现有的类,开发者不需要修改原有代码只需要通过适配器兼容即可。
  • 客户端通过适配器可以透明地调用目标接口。
  •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解决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接口不一致的问题。
  • 符合开闭原则。
  • 灵活性高。

缺点

  • 适配器需要结合业务场景全面考虑,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 降低代码可读性,过多使用适配器会使代码变得很乱。

适配器模式的适用场景

  1. 以前开发的系统存在满足新系统功能需求的类,但其接口同新系统的接口不一致。
  2.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组件,但其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需要的接口定义不同。

适配器模式总结

适配器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代码的复用,满足业务逻辑的代码有一份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通过适配器就能让其满足其它系统的调用。但是正由于适配器的这一大特性,如果过多的使用适配器去满足不同接口,就会使我们的代码变得混乱,不易阅读。大家使用适配器模式还是要慎重,小用宜情,大用伤身啊。

本文转载自: 掘金

开发者博客 – 和开发相关的 这里全都有

0%